养生

癌痛期间应注意的基本护理

  癌症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出现癌痛的想象,癌痛是各种癌症晚期都会出现的一种症状,是因为癌细胞的扩散以及化疗及各种药物,刺激的导致的身体不适,从而产生的癌痛,怎样让癌痛患者在病痛时能够减轻痛苦,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一、癌痛护理要点

  (一)连续评估和记录

  疼痛患者入院以后,主管护士要评估疼痛的一般情况,评估疼痛对患者功能活动的影响,评估疼痛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以及评估患者对疼痛治疗的态度和治疗依从性,评估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在疼痛治疗控制中的作用。要将以上的评估内容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同时要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疼痛评估量表,以备在疼痛的连续治疗过程中,患者能够准确的汇报自己的疼痛,为医生调整止痛药物提供很好的依据,这是在患者连续的疼痛控制中,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

  (二)无需忍痛,提高生活质量

  向患者灌输无需忍痛,提高生活质量的观念。很多患者忍受疼痛,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顾虑和担忧。怕麻烦别人,怕转移医生治疗癌症的注意力,认为忍受疼痛是一种坚强的表现等,因此忍受疼痛而不说。忍受疼痛带来的后果会让病人寝食难安,身体状况日趋下降,生活质量降低。医护人员要告诉患者,疼痛治疗有很多的方法和手段,癌症疼痛也可以得到满意的控制,告诉患者无需忍痛,积极配合疼痛治疗,完全可以得到满意的缓解。

  (三)给药护理

  1、了解常用止痛药物分类和作用机制

  止疼药物的种类繁多,一般可分为非阿片类和阿片类药物。非阿片药物又称非麻醉性止疼药,以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布洛芬、吲哚美辛为代表药物,主要用于轻度疼痛,尤其是骨和软组织疼痛的治疗。阿片类药物又称麻醉性止疼药,根据其作用强度可分为弱阿片和强阿片两类。前者以可待因和氨酚待因为代表药物,用于治疗中度疼痛。后者以吗啡、芬太尼、哌替啶为代表药物,用来治疗重度疼痛。

  非阿片类药物包括扑热息痛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扑热息痛作用机制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发挥作用,而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作用在外周,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阻止炎症阻止产生的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起抗炎、止疼和解热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用于治疗疼痛时,镇痛作用是有底限的。阿片类药物通过与阿片受体结合产生镇痛效应,阿片药物用于疼痛治疗的镇痛作用无极限。

  2、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1)给药途径

  很多患者入院以后要求使用针剂止疼,认为起效快、效果好,护士要教育患者尽量首选口服给药,告诉患者口服是一种无创伤的给药途径,相对安全。另外口服给药患者可以自己控制,增加患者在治疗中的主动性。

  经皮给药也是一种无创伤的给药途径,一般用于相对稳定的疼痛治疗,应尽量避免肌肉注射,因为注射药物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而且出院以后用药不方便,吸收也不可靠。

  (2)给药时间

  目前疼痛治疗药物根据药物的释放速度,可分为剂式制剂和控缓释制剂两种。很多患者认为只有疼痛无法忍受时,才需要服用止疼药,这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误区。事实上规范化的给药方法,对于持续性疼痛的控制要按时给予控缓释制剂,出现爆发疼痛时,要给予剂式制剂。只有按时服用控缓释制剂,才能使止疼药物在体内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从而保证疼痛得到持续缓解。

  (3)透皮贴剂的使用

  透皮贴剂是一类止疼药,它的用药途径是经皮吸收,目前临床常用的是芬太尼透皮贴剂,它用于疼痛相对稳定的维持用药。药物经皮肤持续释放,一次用药维持药物作用时间可以达72小时。护理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粘贴部位,一般选择躯体平坦干燥体毛少的部位,如前胸、后背、上臂和大腿内侧。粘贴前要用清水清洁皮肤,不要用肥皂或者酒精擦拭,待皮肤干燥以后,打开药物的密封袋,取出贴剂,先撕下保护膜,手不要接触到粘贴层,将贴剂平整的贴于皮肤上,并用手掌按压30秒,以保证贴剂的边缘紧贴皮肤。每72小时要定时更换贴剂,更换时要重新选择粘贴部位。贴剂局部不要直接接触热源,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芬太尼的通透性,增加药物释放的速度,从而缩短药物持续作用的时间。

  通过上述的文字我们可以了解,癌痛的产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及时的药物控制,能够减少一部分痛苦,但是不能长期的依赖药物,平时在精神方面一定要开朗乐观,面对疾病良好的心态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