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溶血性贫血的发病原因,溶血性贫血有哪些典型症状_溶血性贫血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一、溶血性贫血的发病原因

  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由于脊髓造血速度远不如血液内红细胞被破坏的速度快的严重性血液疾病。其病症的发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专家介绍,溶血性贫血是血液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那么,引发其病症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1、正常红细胞的破坏衰老的红细胞主要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所吞噬裂解,释出血红蛋白,分解为铁、珠蛋白和卟啉。卟啉为体内未结合胆红素的主要来源。未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微粒体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用下与葡萄糖醛酸基相结合成为结合胆红素。胆汁中结合胆红素,经肠道细菌作用,被还原为粪胆原,大部份随粪便排出。正常人每日粪便内排出粪胆原为40~280mg。少量粪胆原又被肠道重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其中大多通过肝脏,尚有小部分通过脏,随尿排出。正常成人每天排出尿胆原量<4mg。当大量红细胞破坏时,临床出现黄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大便粪胆原排出增多,尿中尿胆原呈强阳性而胆红素则阴性。

  2、红细胞的破坏场所根据溶血发生在主要场所的不同,这也是引发溶血性贫血的原因之一,可相对地分为:

  (1)血管内溶血当红细胞的结构完整性遭受破坏,即在循环血流中裂解,见于血型不合的输血、输注低渗溶液、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血管内溶血多比较严重,常有全身症状,如寒战、发热、腰背酸痛、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慢性血管内溶血尚可有含铁血黄素尿。

  (2)血管外溶血即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主要是脾脏破坏红细胞,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和温抗体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等。血管外溶血一般较轻,可引起脾肿大,血清游离胆红素轻度增高,多无血红蛋白尿。如果幼红细胞,直接在骨髓内破坏,称为原位溶血或无效性红细胞生成,这也是一种血管外溶血,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通过以上我们对溶血性贫血的引发原因的简单讲解,想必您已经对其发生原因充分了解了吧。希望能对您预防此病有帮助。专家提醒,对于溶血性贫血患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注意休息,多参加户外活动。最后,我们祝您及早康复。

  二、溶血性贫血有哪些典型症状

  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溶血过程的缓急和溶血的主要场所(血管内或血管外)。

  1、急性溶血常起病急骤,如见于输不合型血。短期大量溶血可有明显的寒战,随后高热,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等。患者面色苍白和明显黄疸。这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其分解产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所致。更严重的可有周围循环衰竭。由于溶血产物引起肾小管细胞坏死和管腔阻塞,最终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2、慢性溶血起病缓慢,症状轻微,有贫血、黄疸、肝脾肿大三大特征。慢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由于长期的高胆红素血症可并发胆石症和肝功能损害等表现。

  在急性溶血过程中尚可突然发生急性骨髓功能衰竭,表现为网织红细胞极度减少、贫血急剧加重,称再生障碍性危象。发生原理可能与感染、中毒有关,也可能由于抗体同时作用于成熟红细胞及幼红细胞所致。

  慢性溶血时,常有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和黄疸,病程中可因某种诱因而使病情加剧。在急性溶血时可突然发病,背痛、胸闷、发热,甚至发生周围循环衰竭、少尿、无尿以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先天性溶血病常从幼年即有贫血、间断的黄疸、脾大、溶血危象、胆石,少数可有小腿溃疡、骨改变;家族史常有贫血、黄疸、脾大、脾切除者;后天者常可查知病因,如感染、中毒、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三、溶血性贫血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肾功能衰竭、休克及心功能衰竭、溶血危象,出现电解质紊乱、休克、心肾功能衰竭,应急早发现病情,给予积极治疗

  肾功能衰竭: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按其发作之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肾功能衰竭系因多种疾病致使两肾在短时间内丧失排泄功能,简称急性肾衰。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肾病发展至晚期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证。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4期:①肾贮备功能下降,患者无症状。②肾功能不全代偿期。③肾功能失代偿期(氮质血症期),患者有乏力,食欲不振和贫血。④尿毒症阶段,有尿毒症症状。

  休克:休克(shock)是机体由于各种严重致病因素引起的急性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的以神经-体液因子失调与急性循环障碍为临床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这些致病因素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

  心功能衰竭:心力衰竭又称心功能不全,是指在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心脏不能排出足够血量致周围组织灌注不足和肺循环及(或)体循环静脉淤血,从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心力衰竭按其发病过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收缩功能障碍型心力衰竭和舒张功能障碍型心力衰竭。

  溶血危象:见于急性溶血,可有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随后面色苍白和黄疸,是由于溶血产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所致,更严重者有周围循环衰竭。由于溶血产物引起肾小管细胞坏死和管腔堵塞,最终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四、溶血性贫血应该如何预防

  冷凝集素病、冷性血红蛋白尿患者应避免受凉,通常的裸露部位也不应忽视。温抗体型AIHA溶血的发作无明显诱因,部分患者的发作与外伤、手术、妊娠、精神刺激有关,应尽力避免。对患者解释本病基本概念、防治要点,说明预防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鼓励患者在药物充分治疗条件下自我锻炼与调节,以提高体质。

  1、生活调理感染、劳累、精神刺激等常常成为该病发生急性溶血的诱因。生活调理至关重要,要起居有常,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外感。劳倦过度,包括体劳,神劳及房劳过度,均可加重本病,应加以避免。鼓励患者根据身体情况自我锻炼,以提高体质及抗病能力。

  2、饮食调理:本病病机为虚夹杂,病久多为气血两亏,甚则脾肾俱虚。平素以虚为主或虚中夹实。禁忌生冷瓜果以免损伤脾胃,辛辣滋腻之品亦当避免或少食,时时顾护脾胃。以下食疗有助本病恢复:

  (1)枸杞大枣小米粥:枸杞子20克,大枣50克,山药20克,花生米20克,小米50克,加水150ml,煮粥食用,用于溶血发作、间歇期见面色苍白,乏力纳差者。

  (2)人参,冬虫夏草炖鸡:人参10克,冬虫夏草5克,乌鸡一只,扁豆20克,加水适量,加盐油调味文火炖2小时,饮汤食肉,治疗溶血间歇期气血虚见乏力、自汗、气短懒言者。有阴虚见证者慎用。

  3、精神调理正确对待疾病,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精神紧张、调清志、勿激动,可适当锻炼,如打太极拳,以增强体质,但气血亏虚者勿练气功,以免动气耗血,加重气血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