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原因是什么?
新生儿泌尿系感染,应为称作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一种发生于新生儿泌尿系统的感染性疾病。通常。新生儿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细菌病原体可以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不断生长繁殖,并不断侵袭、感染周围组织,引起组织损伤,导致新生儿泌尿系感染疾病发生。
新生儿泌尿系感染按病原体侵袭的部位不同,分为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又称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合称下尿路感染。新生儿泌尿系感染由于儿童时期感染局限在尿路某一部位者较少,且临床上又难以准确定位,故常不加区别统称为泌尿道感染。新生儿泌尿系感染可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症状性泌尿道感染和无症状性菌尿。
新生儿泌尿系感染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是宿主内在因素与细菌致病性相互作用的结果。新生儿泌尿系感染的感染途径包括:血源性感染。经血源途径侵袭尿路的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上行性感染。致病菌从尿道口上行并进入膀胱,引起膀胱炎,膀胱内的致病菌再经输尿管移行至肾脏,引起肾盂肾炎,这是泌尿道感染最主要的途径。引起上行性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其次是变形杆菌或其他肠杆菌。膀胱输尿管反流常是细菌上行性感染的直接通道。淋巴感染和直接蔓延。结肠内的细菌和盆腔感染可通过淋巴管感染肾脏,肾脏周围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感染也可直接蔓延。
新生儿泌尿系感染发生时,尿道周围菌种的改变及尿液性状的变化,为致病菌入侵和繁殖创造了条件。新生儿泌尿系感染细菌黏附于尿路上皮细胞(定植)是其在泌尿道增殖引起泌尿道感染的先决条件。新生儿泌尿系感染患者分泌型IgA的产生存在缺陷,使尿中分泌型IgA浓度减低,增加发生泌尿道感染的机会。先天性或获得性尿路畸形,增加新生儿泌尿系感染的危险性。新生儿和小婴儿抗感染能力差,易患泌尿道感染。尿布、尿道口常受细菌污染,且局部防卫能力差,易致上行感染。糖尿病、高钙血症、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镰刀状细胞贫血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儿,其泌尿道感染的发病率可增高。
新生儿泌尿系感染宿主无特殊易感染内在因素,如泌尿系结构异常者,微生物的毒力是决定细菌能否引起上行性感染的主要因素。
新生儿泌尿系感染多为急性泌尿道感染,其临床症状随着患儿年龄、感染细菌种类、侵入机体细菌的数量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新生儿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症状一般不典型,可以有发热、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另外,也有的患儿会出现生长发育停滞、嗜睡、烦躁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