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和胃肠炎有什么区别
结肠在解剖学上属于下消化道,主要包括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和乙状结肠。结肠炎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细菌、病毒、寄生虫、理化刺激等)引起的结肠部位的炎性病变。结肠炎和胃肠炎的致病因素大致类似,但由于病变部位的差异,临床症状、相应的治疗及预后也有所不同。
一、病变部位
胃肠炎是指由生物、理化等因素引起的胃肠道炎症,泛指发生于胃和肠道的病变,从解剖学上讲,肠道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构成小肠)以及盲肠、结肠、直肠(组成大肠),因此,从广义上讲,结肠炎属于胃肠炎的一种。但实际生活中,由于病症的差异,人们通常会认为胃肠炎是指发生于胃和十二直肠等上消化道病变,而结肠炎通常对肠道的其他部位影响较小,一般是指下消化道的炎性病变。
二、临床症状
由于病变部位的不同,胃肠炎和结肠炎的临床症状也显示出差异。结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中下腹疼痛、黏液便以及便血,大便秘结或里急后重等,病人通常身形消痩、全身乏力、容易倦怠等。病理分类包括溃疡型、缺血性、伪膜性结肠炎等。胃肠炎一般表现为上消化道症状,如反酸、呃逆、呕吐、嗳气、上腹疼痛、腹泻等。
三、治疗及预后
胃肠炎和结肠炎的急性发作期均应注意补液防止脱水。另外,胃肠炎的治疗根据症状可以给予解痉止痛药(阿托品、复方颠茄片等)、保护肠胃黏膜药物(胶体果胶铋胶囊、西咪替丁、奥美拉唑)、止吐(甲氧氯普胺)、止泻(蒙脱石散)等药物,根据病因补充胃肠道菌群(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抗感染(阿奇霉素、诺氟沙星等),一般药物干预后效果较好(老年人、儿童、免疫缺陷患者除外)。结肠炎的治疗根据不同类型差别较大,伪膜性肠炎的治疗主要以万古霉素、甲硝唑等抗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放射性肠炎主要给予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减轻炎性症状,结肠炎容易反复发作,除感染性、缺血性肠炎外,伪膜性肠炎、放射性肠炎可能发展为肠穿孔、肠梗阻及慢性肠病。
总之,胃肠炎和结肠炎虽然都属于消化道炎性病变,但由于发病部位不同,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临床症状,因而需要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干预,胃肠炎等上消化道疾病较结肠炎常见,药物治疗预后较好,而部分结肠炎预后较差,则需要更加引起重视,防止疾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