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39
大家都应该比较清楚,血小板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人体血液中不能缺少的一个物质血小板的多与少,也影响到了人的健康情况。而如果一个人受了伤,他的血很难止住的话,这种人多半是出现了血小板低的状况,是因为血小板低会减缓人血液的止血速度。那么如果一个人去医院,检查到自己的血小板只有39这种情况应该怎样解决呢?
血小板是参与凝血的重要成分。血小板减少的直接影响就是妨碍凝血,导致出血,在皮肤下的出血称为紫癜。当血小板数大幅度下降时,可发生严重的出血以至危及生命。血中血小板减少可以是由于血小板的生成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增加,也可以是由于血小板的分布异常。
例如,正常情况下,约有20%的血小板贮存在脾内,而当脾极度肿大时,80%的血小板可停留在脾内,从而使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血小板破坏加速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血小板的寿命可以从通常的10天左右减至不到1天。引起血小板加速破坏的原因中,变态反应是最常见的。本病分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儿童多见。
发病前1~3周或更长时间常有感染史,如上呼吸道感染、麻疹、风疹、水痘、腹泻等。起病常急骤,可发热;出血是突出的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紫癜,鼻或牙龈出血,也可有消化道或泌尿道出血;少数病例在发病1~2周内可发生致命性的颅内出血。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见于成年人,一般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出血,出血程度较轻。这类病变可能由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因药物过敏反应引起。可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有巴比土类、氯霉素、氯噻嗪、奎尼丁、金制剂、磺胺类、水杨酸类等。患者常在用药后数小时内出现症状,先有发热发冷、皮肤瘙痒及倦怠感,继而出现紫癜及黏膜出血,还可出现口腔溃疡。
停用有关药物后,症状一般可在1周左右消失;但由奎尼丁引起者则症状可能延续至停药后10~14天;由金制剂引起的可能要在停药后数月,血中血小板计数才能恢复正常。如果患者不再接触此类药物,血小板数可不再下降;如果再次接触有关药物,血小板数又可下降。这种情况与骨髓受抑制不同,后者的恢复过程常很缓慢,或根本不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