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最安全的泻药

  腹泻的现象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常见,有些是因为饮食不当引起的,有些则是患上胃肠道疾病。腹泻出现之后必须要尽快的止泻,长期腹泻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容易导致患者脱水。使用止泻药很多患者关心安全性。那么,最安全的泻药有哪些?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吧。

  泻药没有安全不安全的说法,关键是能不能正确的使用。

  容积性泻药

  非吸收的盐类

  硫酸镁和硫酸钠也称盐类泻药。在肠道难以吸收,大量口服形成高渗压而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扩张肠道,刺激肠壁,促进肠道蠕动。此外镁盐还能引起十二指肠分泌缩胆囊素,此激素能刺激肠液分泌和蠕动。一般空腹应用,并大量饮水,2~8小时即发生下泻作用,排出液体性粪便。导泻作用剧烈,故临床主要用于排除肠内毒物及某些驱肠虫药服后连虫带药一起排出等需快速清洁肠道的患者。

  口服高浓度硫酸镁或用导管直接注入十二指肠,因反射性引起总胆管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发生利胆作用。可用于阻塞性黄疸、慢性肿囊炎。

  硫酸镁、硫酸钠下泻作用较剧,可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和失水。月经期、妊娠妇女及老人慎用。

  食物性纤维素等物质

  1、乳果糖为半乳糖和果糖的双糖。它在小肠内不被消化吸收,故能导泻。未被吸收部分进入结肠后被细菌代谢成乳酸等,进一步提高肠内渗透压,发生轻泻作用。

  乳果糖还能降低结肠内容物的pH值,降低肠内氨的形成;H+又可与已生成的氨形成铵离子而不被吸收,从而降低血氨。可用于慢性门脉高压及肝性脑病。应注意因腹泻而造成水、电解质丢失,可使肝性脑病恶化。

  2、食物纤维素包括蔬菜、水果中天然和半合成的多糖及纤维素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不被肠道吸收,增加肠内容积并保持粪便湿软,有良好通便作用。可防治功能性便秘。

  接触性泻药

  旧称“刺激性泻药”。能影响肠道活动和对肠粘膜中水份和电解质吸收而引起导泻的一类药物。包括蒽醌和二苯甲烷类,如大黄、番泻叶和芦荟等植物性泻药含有蒽醌甙类。主要作用于大肠,对小肠吸收功能等无影响,故可用于急、慢性便秘。*酚肽也为一种接触性泻药。

  1、酚酞口服后在肠道内与碱性肠液相遇形成可溶性钠盐,能促进结肠蠕动。服药后6~8小时排出软便,作用温和,

  芦荟

  芦荟

  适用于慢性便秘。口服酚酞约有15%被吸收。从尿排出,如尿液为碱性则呈红色。部分由胆汁排泄,并有肝肠循环而延长其作用时间,故一次服药作用可维持3~4天。遇有过敏性反应,发生肠炎、皮炎及出血倾向等。同类药物比沙可啶用于急慢性便秘、X线、内窥镜检查或手术前后清洁肠道。

  2、蒽醌类大黄、番泻叶和芦荟等植物,含有蒽醌甙类,口服后被大肠内细菌分解为蒽醌,能增加结肠推进性蠕动。用药后6~8小时排便,常用于急、慢性便秘。

  滑润性泻药

  滑润性泻药是通过局部滑润并软化粪便而发挥作用。适用于老人及痔疮、肛门手术患者。

  1、液体石蜡为矿物油,不被肠道消化吸收,产生滑润肠壁和软化粪便的作用,使粪便易于排出。

  2、甘油灌肠剂以50%浓度的液体注入肛门,由于高渗压刺激肠壁引起排便反应,并有局部润滑作用,数分内引起排便。适用于儿童及老人。

  高渗性泻药

  如硫酸镁、氧化镁、乳果糖、山梨醇等,因所含无机(有机)离子不被吸收而形成肠内高渗状态,水分从体内进入肠腔而帮助排便。

  不良反应: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如高镁、高钾、高钠血症及低钙血症。乳果糖类剂量过大可引起腹泻。

  聚乙二醇类药物通过聚乙二醇4000的氢键固定水分子,在肠内吸收水分后膨胀形成胶体,使肠内容物变软,体积变大,促进排便的最终完成。聚乙二醇类产品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是国内聚乙二醇类产品中唯一具有两个适应症的产品,小剂量通便,大剂量清肠。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为纯物理作用:不吸收,不代谢,安全,无刺激。

  胃肠动力药

  这类药物以西沙必利为代表,因促进乙酰胆碱分泌而刺激肠蠕动。红霉素及其系列药物也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

  不良反应:西沙必利对心脏有不良影响,红霉素可出现胃部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