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酰胺类抗生素
B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种类是非常多的,主要有青霉素、头孢菌素、头霉素以及单环β-内酰胺类等,这些药物都具备有杀菌消毒的作用,需要患者根据病情去选择药物。青霉素以及金霉素等抗生素主要是用于治疗皮肤炎症,而头孢菌素抗生素是用来治疗口腔溃疡的,患者可以来b内酰胺类抗渗的分类。
B_内酰胺类抗生素分为几类?
1、青霉素
2、头孢菌素
3、头霉素类
4、硫霉素类
5、单环β-内酰胺类
6、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本类药化学结构,特别是侧链的改变形成了许多不同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各种临床药理学特性的抗生素。
扩展资料:
作用机制
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相似,都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proteins,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除此之外,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还应包括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缺乏自溶酶的突变株则表现出耐药性。
动物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药物的影响,因而本类药具有对细菌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对宿主毒性小。各种细菌细胞膜上的PBPs数目、分子量、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但分类学上相近的细菌,其PBPs类型及生理功能则相似。
例如大肠杆菌有7种PBPs,PBP1A,PBP1B与细菌延长有关,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等与PBP1A、PBP1B有高度亲和力,可使细菌生长繁殖和延伸受抑制,并溶解死亡,PBP2与细管形状有关,美西林、棒酸与硫霉素能选择性地与其结合,使细菌形成大圆形细胞,对渗透压稳定,可继续生几代后才溶解死亡。
PBP3功能与PBP1A相同,但量少,与中隔形成,细菌分裂有关,多数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与PBP1和(或)PBP3结合,形成丝状体和球形体,使细菌发生变形萎缩,逐渐溶解死亡。
PBP1,2,3是细菌存活、生长繁殖所必需,PBP4,5,6与羧肽酶活性有关,对细菌生存繁殖无重要性,抗生素与之结合后,对细菌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