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果”不安全
人们越来越追求“美”的东西,亮亮的大米、鲜红的火腿、又红又大的苹果、又大又绿的蔬菜,又大又红心的鸭蛋……殊不知,就是因为人们追求“貌美”食品的心理,让不法商人趁机而入。市场最终是由消费者决定的,消费者喜欢什么,商家就会生产什么。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他们不惜以消费者试毒。于是,各地市场相继出现了“毒水果”事件。
据了解,这些含“毒”水果都是生长过程中,过量使用了催长素、催红素、膨大素,或者在存放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甚至在出售中使用着色剂、打蜡、漂白染色等,业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公害。
有毒水果1。
作假秘招:放入乙烯利变紫
把尚未成熟的青葡萄放入乙烯利稀释溶液中浸湿,过一两天青葡萄就变成了紫葡萄。这种葡萄颜色不均,含糖量少,汁少味淡,长期食用对人体有害。
有毒水果2。
作假秘招:硫酸浸泡改色
用硫酸溶液浸泡,或用乙烯利水剂喷洒,使青色的荔枝变得鲜红诱人,但很容易腐坏。这类溶液酸性较强,会使人手脱皮、嘴起泡,还会烧伤肠胃。还有果贩会用硫磺熏制,而二氧化硫对眼睛、喉咙会产生强烈的刺激,导致人头昏、腹痛、腹泻。二氧化硫还会致癌。
有毒水果3。
作假秘招:膨大剂催大
由于超标使用催熟剂、膨大剂和剧毒农药,这种西瓜皮上的条纹不均匀,切开后瓜瓤不新鲜,瓜子呈白色,有异味。
有毒水果4。
作假秘招:催红素增色
用膨大素催个、催红素增色、防腐剂保鲜。过量使用膨大素、催红素、防腐剂会伤害肝脏。零售果贩还会给苹果打上工业石蜡,目的是保持水分,使果体鲜亮有卖相。
有毒水果5。
作假秘招:催长素早熟
使用膨大素、催长素令其早熟,再用漂白粉、着色剂(柠檬黄)为其漂白染色。处理过的梨汁少味淡,有时还会伴有异味和腐臭味。这种毒梨存放时间短,易腐烂。
有毒水果6。
作假秘招:工业石蜡抛光
柑橘类水果储存中超量使用防腐剂,在出售中用着色剂“美容”,用工业石蜡抛光。工业石蜡的杂质中含有铅、汞、砷等重金属,会渗透到果肉中,食用后会导致记忆力下降、贫血等症状。
有毒水果7。
作假秘招:氨水催熟
用氨水或二氧化硫催熟的香蕉表皮嫩黄好看,但果肉口感僵硬,口味也不甜。二氧化硫可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还会影响肝肾功能。
有毒水果8。
作假秘招:生石灰捂黄
青芒果用生石灰捂黄,使表皮看起来黄澄澄的,但吃起来却没有芒果味;也存在过量使用防腐剂的问题。
有毒水果9。
作假秘招:酵母催熟生柿子
用酵母或催熟剂来催熟,但柿子的甜度大减。还有果农在生柿子蒂处点上“一试灵”使之红透。这些化学药剂都会有残留,使柿子带毒。
有毒水果10。
作假秘招:化学剂染色
用开水泡,不管多青的枣用开水一泡立马变红。还有果贩用化学染色剂染色,用工业石蜡打蜡,使大枣带毒。
有毒水果11。
作假秘招:喷洒硫酸变艳
喷洒硫酸或用酸性溶液浸泡,使其颜色鲜艳。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会灼伤人的消化道,还容易引发感冒、腹泻以及强烈咳嗽。
有毒水果12。
作假秘招:工业柠檬酸浸泡
水蜜桃用工业柠檬酸浸泡,桃色鲜红、不易腐烂。这种化学残留物会损害神经系统,诱发过敏性疾病,甚至致癌。半熟脆桃,加入明矾、甜味素、酒精等,使其清脆香甜。明矾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铝,长期食用可导致骨质增生、记忆力减退、痴呆、皮肤弹性下降以及皱纹增多等问题。白桃是用硫磺熏制的,还会有二氧化硫的残留。
拒绝“美”才能远离“毒”
2006年10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农业部联合公布了《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纲要》指出,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仍然较低,总体形势不容乐观,食品安全水平与消费者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十一五”期间,一方面要建立起符合国情的食品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体系、食品安全认证认可体系以及比较健全的市场信用体系和食品安全体系;另一方面,国家将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严格的食品召回制度,加快食品标准修订步伐,提高食品产业标准的有效性,全面提升食品的质量水平,并通过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专家指出,远离有毒水果与食品的关键,是不要被外表“美”的东西迷住双眼,好看的东西不一定好吃,消费者要擦亮眼睛,切勿“以貌取果”,不给作假者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