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的有害器官请君莫食用
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在畜禽的肉类中大约有200多种有害物质,尤其是动物体内的一些器官,在医学上称之为“生理性有害器官”,毒害作用更大,这一点极易被人们忽视。因此,在烹调时要慎重处理这些有毒器官,以防中毒。较易引起中毒的器官大致有以下几种。
兔体臭腺兔肉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但兔体有三对腺体,其味极臭。若未经摘除而与肉同用,则汤肉均难以入口,会降低可食性。因此,宰杀时应将其除去。一是白色鼠鼷腺,位于雄兔阴茎背面两侧皮下,雌兔阴蒂背侧皮下,该腺分泌物色黄而奇臭;二是褐色鼠鼷腺,紧挨着白色鼠鼷腺;三是直肠腺,位于直肠末端两侧壁上,呈长链状,分泌油状臭物。这三对臭腺都在外侧阴部附近,前两腺隔着皮肤即可看到,容易辨别摘除。
畜甲状腺一般位于家畜胸腔入口处的正前方,与气管的腹侧面相连,为成对器官。牛、羊、猪等甲状腺重量不等,但一般都在3克以上。甲状腺所含的主要成分是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氨酸,理化性质稳定,一般蒸煮不易破坏。人食用后会造成体内甲状腺激素增加,从而干扰人体正常的内分泌机能,出现类似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一系列症状,如头晕,头痛,面红,心悸,口干等,重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出现高热,神昏,心绞痛等。人体摄入1。8~3克甲状腺就会发生中毒。任何一种家畜的甲状腺都大大超过了中毒量,因此,家畜宰杀时必须摘除甲状腺后再食用。
畜肾上腺俗称副肾或小腰子,位于肾的前端,呈褐色,外面包着一层白色的纤维膜。肾上腺中含有一定量的肾上腺素,误食后会发生肾上腺素“过剩”,扰乱人体正常代谢,从而出现中毒现象,如恶心,呕吐,头痛,心前区疼痛,心悸,腹泻等,重者可出现瞳孔散大,面色苍白,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中毒潜伏期仅为15~30分钟。因此,宰杀家畜时应严格将其清除,以防误食中毒。
畜淋巴结多在家畜腹股沟前胛和腰下等处,呈圆形,俗称“花子肉”或“肉枣”。正常颜色为灰白色,如果出现充血、肿胀、出血、炎症等,说明已发生病变。淋巴结是动物体内防御器官,也是动物体内各种微生物和异物的聚积处。人食用后,容易感染疾病,甚至诱发癌症,危害身体健康。我国食品卫生防疫部门明文规定,进入市场消费的畜肉类一定要摘除病变淋巴结。另外,家畜头部的大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也有毒性,宰杀后也要予以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