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吃不新鲜的鱼会中毒
夏日,局工会组织钓鱼比赛,在青山绿水、风景如画的水库边,人们布钓上铒,忙得不亦乐乎。到夕阳西下收竿时,大张钓到30多斤鲤鱼,获得了最高重量奖。兴奋之余,大张邀请大家第二天晚上到家中赴鱼宴。回家后,因鱼太多,冰箱放不下,大张只好将鱼清洗后晾在阳台上。到第二天下午加工时,鱼已有了些气味,但大张认为多放些佐料就可以了。当鱼火锅上桌时,只见绿的葱、蒜,红的辣椒,白的鱼片,五颜六色,香味扑鼻,不禁使人食欲大振,朋友们都迫不及待地大吃起来。谁知不到一小时,就开始有人出现头晕、头痛、腹痛等症状。随后不久,所有的人都出现了类似症状,全都进了医院。经医生诊断,形成这次“全军覆灭”事件的原因,是吃了不新鲜的鱼惹起了中毒。
医生告诉大家,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历来受到营养学家的推崇和人们的喜爱。经常吃鱼的人,一般很少发生肥胖和高脂血症,从而减少了发生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的危险。但如不注重吃鱼的卫生,也会发生中毒,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有些鱼含有较多的组氨酸,常见于海产鱼中的青皮红鱼类,如竹夹鱼、金枪鱼、秋刀鱼、沙丁鱼、朝鲜方鱼、鱼时鱼、扁鱼、鲐鱼等;河产鱼主要见于鲤鱼。当鱼不新鲜或发生腐败时,细菌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可使组氨酸脱去羧基变成组胺。据化验证实,不新鲜或腐败的鱼类每克鱼肉含组胺1.6~3.2毫克,当每100克鱼肉含组胺200毫克时,人食用后就会发生中毒。人的中毒量为每公斤体重1.5毫克,一般在食用后0.5~1小时就可出现中毒症状,最快的5分钟,最慢的4小时。夏季天气炎热,鲜鱼假如存放不当极易腐败变质。
人吃了不新鲜或变质的鱼发生组胺中毒后,会出现面部、胸部或全身潮红,头晕、头痛、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及口、舌、四肢麻木、乏力、烦躁等症状。个别严重者可出现荨麻疹、口渴、口唇水肿以及气喘、吞咽和呼吸困难、视物含糊、瞳孔散大等。医生可给患者作催吐、导泻处理,以减少组胺的吸收。同时还可给予抗组胺药物安其敏、苯海拉明、扑尔敏等。对症状严重者,可采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溶液。